在观看运动比赛时,许多人可能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运动员在比赛间隙喝水时,经常会将水含在口中漱一漱,然后吐出来,而不是吞下去。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他们吐出来的并不是普通的水,而是一种碳水化合物溶液。球员们并不是要喝下这些水,而是让这种溶液和口腔充分接触,然后再吐出来。这种喝进去又吐出来的过程叫“碳水化合物漱口”,目的是降低疲劳度、提高身体的耐力。

碳水化合物溶液是什么?
碳水化合物溶液是富含糖类的溶液,包括碳酸饮料、果汁、运动饮料等。其中,碳水化合物漱口用的多为运动饮料或自行配制的溶液。
研究表明,人类口腔中的受体接收到碳水化合物的刺激后,会激发与奖赏相关的大脑区域,包括前扣带皮层和纹状体。激活这些大脑区域,将会影响人们的情绪和行为。当运动员漱口时,口腔接触到碳水化合物溶液,也会向大脑传递信息,激发类似的反馈。此时,运动员的身体会暂时忘记疲劳,继续在赛场保持良好状态。
为什么不直接喝下去?
既然漱口就能“提神”,那么运动员为什么不直接喝下去,这样不仅能提神,还能补充水分。
在短时间内喝下过多运动饮料,不仅会影响球员的跑步速度和持续奔跑的时间,更会使他们的肠胃感到不适,轻则恶心、胀气,重则呕吐。也正因如此,能够避免使用胃肠道,又能让运动饮料产生作用的“碳水化合物漱口法”便诞生了。当然,对于需要大量能量消耗的高强度运动来说,仅仅依靠碳水化合物漱口是不够的。这种方法可能会帮助运动员在足球比赛的上半场保持较好的体能状态,但到了下半场,其效果可能就仅限于心理上的慰藉了。毕竟,碳水化合物漱口并不能真正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和水分。因此,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仍需适时地摄取适量的水分和能量补给,以支持他们完成整场比赛。
来源:中国新闻网综合力学科普、铜梁发布来源:赵晓倩责编:马学玲
青岛红狮1-1广西平果,孙锡鹏破僵,切乌库阿点射扳平
北京时间10月12日中国足球甲级联赛 联赛 第26轮,青岛红狮主场对阵广西平果。青岛红狮孙锡鹏破门。广西平果迈克尔-切乌库阿破门。最终比分青岛红狮 1-1 广西平果。 关键事件 第12分钟,孙锡鹏头球破门,青岛红狮1-0领先第45+2分钟,切乌库阿点射破门,广西平果扳平比分,1-1精彩瞬间第12分钟...